判斷題
1.對于喜歡打小報告的學生,教師不予理睬,這是運用負強化的原理。( )
2.與活動中心課程理論相對立的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 )
3.當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要求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水平,則學習動機應保持在中等程度。( )
4.赫爾巴特提出,應該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
5.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
6.兒童的道德發展經歷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發展過程。( )
7.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之母”。這體現的是鞏固性教學原則。( )
8.首先提出“長善救失”“教學相長”思想的是《學記》。( )
9.從抑制不良行為的角度看,懲罰不利于良好的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施行于1993年。( )
11.課程資源的多少及開發只與當地的經濟狀況與學校設施的現代化程度有關,大多數教師感到無教育資源可開發,主要原因是當地條件太差。( )
12.在個體發展過程中,無意注意的發展先于有意注意。( )
13.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可以用“班”“課”“時”三個字來概括。( )
14.多動癥是先天體質上的原因。( )
15.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觀察。( )
16.在學校里,教師應尊重和愛護學生,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促使學生努力學習。( )
17.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它具有階級性的特點。( )
18.某教師對生病學生不問不顧,導致該學生因延誤治療而死亡,則該教師的行為屬于不作為侵權。( )
19.中學階段是異性交往敏感的時期,但教師和家長也不要“草木皆兵”,過分限制男女生之間的交往。( )
20.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真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